半决赛前,一些“经济学家”曾断言,本届世界杯的决赛,将是一场传统的阿迪达斯(德国队)与耐克(葡萄牙队)的较量。但半决赛后,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更加残酷,彪马(意大利队)对决阿迪达斯(法国队),德国两大本土体育品牌成为决赛的主角,无论哪支球队获得冠军,都将是一场德国本土经济的胜利。
足球已经被打上了浓重的经济烙印,而这一届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经济优势乃至本土经济优势又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听从经济的指挥棒前进,是足球发展不可避免的方向。
彪马阿迪达斯大胜耐克
本届世界杯共有7家球衣赞助商,彪马、阿迪达斯、耐克3大品牌就赞助了其中的26支球队。彪马利用本土优势,将赞助队伍扩大到12支,独占鳌头。彪马产生自当年达斯勒家族的一次分裂之后,而达斯勒家族正是彪马的近邻和对手阿迪达斯的创始者。彪马在本届世界杯赞助了包括意大利、捷克、瑞士、巴拉圭、波兰、伊朗、沙特、安哥拉、科特迪瓦、加纳、多哥、突尼斯等队,但其中只有意大利队一支是种子球队。小组赛后,彪马损失了9支球队,1/8决赛又折了瑞士、加纳,而唯一的一支种子球队意大利队竟走到了最后一场比赛。
阿迪达斯虽然在本届世界杯缩小了赞助范围,但德国、阿根廷、法国、西班牙、日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6支球队中4支是种子球队,其中东道主德国队和法国队都打进了四强。阿迪达斯虽然有些兵行险招,但从结果来看,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作为一直与阿迪达斯进行全球对抗的耐克则在这次“客场”作战中遭受了巨大损失,旗下的8支球队中,除了葡萄牙跻身四强,其余巴西、荷兰、克罗地亚、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7支队伍全部出局。坚持不赞助大型赛事,而是赞助巨星球员和球队,耐克始终坚持其所创造的“伏击”市场战略。雄心勃勃的耐克为今年世界杯已经设立了18亿美元的广告预算,远高于他的两大主要竞争对手阿迪达斯(10亿美元)和彪马(2.2亿美元),也高于上届世界杯的14亿美元,但今年的投入已经很难像4年前的韩日世界杯那样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利益。
冠名商指挥个人奖项?
报社同事曾经开玩笑说,德国队会不会获得本届世界杯的全部三个个人奖项,但仔细想想,其实没什么不可能。
最佳新人奖已经揭晓,21岁的德国人波多尔斯基力压C·罗纳尔多等小将当选。除了梅西、鲁尼等适龄球员在本届世界杯上表现不佳外,C·罗纳尔多在对英格兰队中骗得裁判给鲁尼出示红牌以及在与法国队比赛中的拙劣假摔激起民愤,也成就了波多尔斯基。不过这个奖项的冠名商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吉列是德国本土重要的剃须刀品牌,德国人拿起自己的剃须刀剃净脸后登上台领奖,没什么大不了。作为世界杯的东道主,这点“福利”还是可以享有的。
德国人克洛泽的一只脚已经穿上了金靴,这个奖项正好是由阿迪达斯冠名。而巴拉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膝盖不争气,无法参加季军争夺战,说不定还有份去争取金球奖。今年的世界杯金球奖评选将揭晓的日期延后,由记者评选出金、银、铜球获奖者,但在所有拥有投票权的记者中,德国本土记者与中立国记者的比例是多少却无从知晓。不过就算巴拉克无缘金球奖,法国队的齐达内在这个奖项的评选中还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他本人就是阿迪达斯旗下的一员,而金球奖恰恰也是阿迪达斯冠名赞助的。
记者曹轶姗
(责任编辑:海盗) |